-
洛尔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有研究人员报告说,奈必洛尔可改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这些结果可能解释该药物对IDC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益处。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9427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舒张期功能不全在心力衰竭中的重要地位
一项社区研究的结果提示,超过一半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射血分数维持正常,大多数有舒张期功能障碍的证据,这些患者的病死率与那些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人群的病死率一样高。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1974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收缩压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根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一项研究的结果,收缩压是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收缩压可以提示一些重要的疾病特征。 结果提示,相对于较低的收缩压水平,收缩压水平较高与更低的病死率有关,收缩压水平较低可能提示疾病较严重,预后较差。另外,他们的研究显示,收缩期高血压在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在超过一半的病例中都存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3542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直接PCI前进行血栓抽吸可提高再灌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4575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防策略的迫切需求
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的一篇综述提示,距达到针对冠心病患者预防的最佳血脂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2284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老年患者进行择期PCI的预后尚可接受
一项大型注册研究的分析提示,老年患者进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尚好,降低了院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然而,这项研究显示,院内死亡的危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与进行择期PCI的较年轻患者相比,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增高9倍,而60~80岁老年患者的死亡危险增高4倍。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2729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抗凝剂量不规律可降低INR的稳定性
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强调了规律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因为研究显示不规律的治疗可导致国际标准化比(INR)读数的明显波动。来自西班牙de Basurto医院的研究人员警告说,每天抗凝水平的变化可能误导抗凝治疗的剂量改变,从而升高患者出血或形成血栓的危险性。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1092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ACE抑制剂可预防动脉瘤破裂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Lancet)杂志上报告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可能降低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8%的男性和1.5%的女性会出现腹主动脉瘤,其中一半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于动脉瘤破裂。 阳性结果提示ACE抑制剂预防动物的主动脉瘤扩张和破裂,Daniel Hackam(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其同事结合加拿大安大略省超过10年的管理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连续观察15 326例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其入院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入院前接受ACE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主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明显低于没有接受该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比值比=0.82)。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7383人浏览
发布于:2007-01-22
-
发展中国家四种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研究人员说,在发展中国家,四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可经济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们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两种降血压药物和他汀可使高危患者的CVD死亡减半,患者的寿命延长2年,并且有很好的成本-效益比。该研究组提示:“如果所有10年危险大于5%的患者接受四种药物治疗(这些药物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很多临床试验评价药物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我们估计CVD将减少50%*9*160%。”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3255人浏览
发布于:2006-12-31
-
ARBs而不是BBs对阻力血管有益
一项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提示,在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中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对阻力血管有益。研究者在《Hypertension》杂志上报告说,在已经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钙通道阻滞剂(CCB)的患者中,这些结果也成立。然而,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BBs)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这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提示ARBs对动脉重构有特殊的作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12297人浏览
发布于:200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