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应用静脉注射的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的成本、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7/14 14:46: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835)。与磺达肝癸钠组相比,相对校正成本也存在差异,依诺肝素、达肝素、普通肝素分别高出1.4%(p = 0.0127)、1.8%(p = 0.0105)及14.6%(p < 0.0001)。接受磺达肝癸钠治疗的患者发生VTE事件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应用达肝素治疗更少发生大出血事件,而大出血的发生率在磺达肝癸钠、依诺肝素或者普通肝素治疗组间未观察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这一项关于住院患者支付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提示:在骨科手术后患者中,与达肝素、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与更低的医疗成本和更低的VTE事件发生率相关。与磺达肝癸钠相比,达肝素治疗与更低的大出血发生率相关,但这大出血事件在磺达肝癸钠、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关振鹏、吕厚山点评:
由于无预防措施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高发生率和随后高危险并发症的发生,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85年就达成了第一次共识,建议对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常规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术后DVT的发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预防DVT的措施已有多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在血栓的药物预防方面。
但近来不少研究表明,既使经这些药物预防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仍较高,如经LMWH抗凝预防后总DVT达29%~33%,近端DVT达5%~7%, PTE为0%~0.2%;而经华法林抗凝预防后总DVT达45%~52%,近端DVT达8%~12%,PTE为0%~0.5%。加上这些抗凝药物出血并发症的不断报道,使得不少临床骨科医生对手术后普遍应用这些抗凝药物的成本-效益比产生了怀疑,担心像现在这样术后常规进行血栓药物预防,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而磺达肝癸钠作为新一代抗凝药物的出现及临床应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消除骨科医师们上述的顾虑。磺达肝癸钠为人工合成,在体内和抗凝血酶III(AT-III)特异性结合,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血浆半衰期为13-21小时,每日注射1次,剂量无需监测。此外,它不同血小板因子IV相结合,不会发生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越来越多的临床药物试验研究证据表明,磺达肝癸钠可大大降低骨科大手术后的DVT发生率在10%以下,而且出血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全面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较其他低分子肝素,有很好的成本-效益比。
本文从患者的费用着手,分析了应用不同低分子肝素和磺达肝癸钠的住院总费用、抗凝药物的费用以及出现VTE和出血并发症的费用,经过校正及统计分析后发现,磺达肝癸钠与更低的医疗成本和更低的VTE事件发生率相关,也即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证实其在骨科大手术后常规抗凝预防上有很高的成本-效益比。另外达肝素在所有的低分子肝素中具有更低的大出血发生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磺达肝癸钠在本研究的统计分析中也甘拜下风的结果表明,与理想的抗凝药物相比,磺达肝癸钠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在享用这一新药的同时,期待有更加安全、方便、有效的新型抗凝药物问世。
版面编辑:聂会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