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2007年AHA: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结果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作者:  黄峻   日期:2007/12/10 17:03: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ALPHA研究

T波交替现象(TWA)已知对于心肌梗死后伴LVEF低下者有助于做出危险分层,但是否也对非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者具有预测预后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入选此类患者446例,NYHA分级Ⅱ~Ⅲ级,伴LVEF≤40%。随访21个月结果表明,TWA异常较之正常者,无事件生存显著改善(HR4.01,95% CI 1.4~11.41,P=0.002),总病死率(HR 4.60,95% CI 1.39~15.25,P=0.002)和心律失常死亡加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发生率(HR 5.53,95% CI 1.29~23.65,P=0.004)均显著降低。该研究结论为:在NYHA Ⅱ~Ⅲ级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异常TWA伴4倍的心源性死亡和威胁生命心律失常的危险。实际上,这些心衰患者大多是ICD的候选者,TWA异常似乎有助于评估此类患者是否需要植入ICD。

COACH研究

这一研究将心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基本的护士建议和指导(N=340)、加强的护士建议和指导(N=344)以及对照组(N=339)。过去均认为加强对非选择性心衰患者的护士指导与建议可降低因心衰的住院时间或死亡。经18个月随访,该研究并未证明上述传统的认识,三组的结果统计上并无显著差异。不过,加强的护士指导和建议对于慢性心衰者,呈现病死率降低的趋势(降低15%,P=NS)。

SPICE研究

这是欧洲国家可能也是西方国家首次进行的传统草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有13个欧洲国家,156个医疗中心参与。入选对象为慢性心衰、NYHA Ⅱ~Ⅲ级、LVEF≤35%。在常规标准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山楂提取物(WS1442)。结果证实:WS1442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是安全的,顺从性良好;虽然主要终点(心脏性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衰进展的住院率)未见显著降低,但6~18个月的心脏性死亡率显著降低,LVEF≤25%的亚组患者心脏性猝死也显著降低。

山楂提取物作为传统草药在欧洲应用于心脏病治疗已有数世纪之久。其中若干种不同的含山楂提取物的产品已上市,并用于NYHA心功能Ⅰ~Ⅱ级的慢性心衰患者。SPICE研究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这一传统草药确有治疗心血管病尤其心衰之效,这对于我国的传统中草药研究也是一个良好的启示: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获取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十分重要和必要。

OPTIMIZE-HF研究

这一研究的结果在AHA会前已颁布,此次会议上一些学者的报告和提问中多次加以评论,原因可能是对左室收缩功能保持的心衰患者临床转归的兴趣。该项登记研究41267例中约51%(21149例)LVEF≥40%,分类为收缩功能保持(PSF),其余患者LVEF40%,分类为收缩功能不全(LVSD)。结果PSF组住院率较低(2.9%比3.9%,P<0.0001);两组病死率(9.5%比9.8%)、再住院率(28.2%比29.9%)和住院日均相近。PSF组年龄较大,女性居多。这一研究大致和既往的观察一致,PSF在心衰住院患者中很常见,比例很高,其与LVSD患者同样有较高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临床上应予重视。

CORONA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对慢性心衰预后的影响,入选的冠心病所致心衰患者5011例,NYHA Ⅱ~Ⅲ级,平均LVEF31%,在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伐他汀10mg/d或安慰剂。结果心脏性死亡、总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差异。这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不能推荐常规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

AF-CHF研究

该研究对象为伴房颤的慢性心衰患者,入选的1376例随机分为控制心脏节律为主的治疗组和控制心率为主的治疗组。平均随访37个月。结果两组总病死率(31.8%比32.9%)、心血管死亡(26.7%比25.2%),以及脑卒中(2.6%比3.6%)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表明,对于此类患者积极进行控制和恢复心脏节律的治疗方案并不优于控制心率的方案,而后者通常较易于实施。

Rethin Q研究

这是一项关于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心脏除颤复律器(ICD)的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心脏非同步现象,而心电图上QRS未见增宽(<130ms)。随机分组, 一组应用ICD,另一组应用ICD加CRT(CRT-D)。结果两组由VO2峰值测定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均未见差异,但CRT-D组NYHA分级有所改善。该研究似提示,CRT应用并不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

HART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估强化培训教育是否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入选轻至中度心衰患者。分别给予通常教育培训(发放活页材料和电话随访),或给予强化训练(以上课为主要形式,让患者更好了解病情,掌握自我评估和某些治疗技能)。经2年随访,结果令人失望,强化培训组和通常培训组相比,心衰病死率、住院率,至死亡或住院的时间等均无差异。这一研究似表明,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疾病,单纯加强对患者的培训教育,还不足以影响其自然病史。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黄峻心力衰竭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