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静脉和动脉血栓:问题的两面性?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9/5/13 14:23: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静脉和动脉血栓:问题的两面性?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ame coin?

 通常认为,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与VTE(DVT与PE)无论是发病机制还是临床视点均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传统上认为,静脉血栓与红细胞聚集到纤维蛋白(红色血栓)相关,动脉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伴有极少量的纤维蛋白或红细胞,呈现出白色血栓的特征。相应地,静脉血栓形成与动脉血栓形成的传统获得性危险因素显著不同。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癌症、外科手术、固定、骨折、妊娠以及雌激素治疗等,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
 
 而当今,大量的研究提示无论何种危险因素均牵涉到动、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反之亦然。如年龄,作为动脉血栓形成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在静脉血栓形成中也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而另有研究也提示代谢综合征等与静脉血栓形成也具有相关性。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不明原因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配对对照组以及再次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

 二者发病机制方面紧密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其提示他汀或抗血小板等预防动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药物也可用于VTE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静脉血栓防治中常用的抗凝药物在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同样有效。如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ACS中抗凝治疗能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总之,我们认为血栓形成的临床管理应当考虑患者“所有的血栓形成危险”(动脉和静脉),而基于可获得的证据的基础上,在拟定合适的抗血栓形成治疗措施时也应考虑“所有的血栓形成危险”。

专家点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颜红兵  李世英):

动脉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而静脉血栓性疾病包括DVT和PE。动脉血栓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称之为白血栓。而静脉血栓主要是红血栓。过去一直认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不同,前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高脂血症,而后者包括肿瘤、手术、卧床、骨折、妊娠和应用雌激素使用。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某些动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肥胖、感染、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也在VTE中起一定作用,但是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则与VTE的相关性不明显。对VTE患者长期随访发现,VTE是动脉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是随后发生动脉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标志。高凝状态似乎是衔接静脉和动脉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提示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静脉血栓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也有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在预防VTE的临床获益。另一方面抗凝药物在复杂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局限性很明显。维生素K拮抗剂在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有效,与抗血小板药物相比可能存在优势,但有出血高风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联合治疗有效,但出血风险更高。 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注意到某些动脉疾病患者合并下肢DVT和(或)PE。临床考虑血栓性疾病时应该评估总体血栓风险(包括动脉和静脉),并在现有证据基础上决定最佳的抗栓治疗,尤其要评估总体血栓和总体出血的风险。

版面编辑:帅庭



动脉血栓/感染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