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既往有学者提出假说:晚期癌症患者,心脏消耗可能导致心肌变薄、左室质量下降,进而导致心力衰竭。且亦有研究显示,恶病质的癌症患者可表现出心脏质量减少及心肌纤维化。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年会(ESC-HF)上,德国勃兰登堡再生疗法中心、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心脏科的Alessia Lena教授结合该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详细阐述了晚期癌症患者心脏消耗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莹 张艳丽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癌症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既往有学者提出假说:晚期癌症患者,心脏消耗可能导致心肌变薄、左室质量下降,进而导致心力衰竭。且亦有研究显示,恶病质的癌症患者可表现出心脏质量减少及心肌纤维化。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年会(ESC-HF)上,德国勃兰登堡再生疗法中心、德国心血管研究中心心脏科的Alessia Lena教授结合该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详细阐述了晚期癌症患者心脏消耗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如图1所示,该研究纳入300例有组织学证据的癌症患者(包括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除外既往5年内曾诊断其他癌症的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急性感染患者、LVEF<50%的患者。纳入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纳入60例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并经身高及体表面积校正。
图1.研究人群、研究方法
从三组人群基线资料来看,癌症患者BMI、血红蛋白均最低,其基线收缩压、活动后呼吸困难情况、合并症占比(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hs-TnT、NT-proBNP均介于健康人群与HFrEF之间(图2)。
图2.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300例癌症患者,恶病质状态患者87例,非恶病质状态213例,恶病质癌症患者中,III/IV期患者占比更高(89% vs. 77%,P<0.05)、实体肿瘤患者占比更高(67% vs. 47%,P<0.05)、ECOG评分≥3分患者占比更高(46% vs. 19%,P<0.05)、初始抗肿瘤治疗的占比较低(23% vs. 36%, P<0.05),心血管用药情况如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利尿剂)无显著差异(图3)。
图3.癌症人群基线特征
肿瘤患者左室质量较健康人群下降13%(P<0.05),其中恶病质状态癌症患者左室质量下降更显著(较健康人群下降约25%,P<0.05)(图4)。随着左室质量的下降,心脏消耗人群的生存率显著下降(图5)。
图4.癌症人群、心衰人群及健康对照人群左室质量情况
图5.心脏消耗人群预后情况
最后,Alessia Lena教授总结道,癌症晚期患者常出现心脏消耗,尤其是恶病质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左室质量下降;心脏消耗与癌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以更加详尽、确切的数据,阐述了晚期癌症患者心脏消耗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癌症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简介
刘 莹,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力衰竭与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致力于心力衰竭、心肌病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积极开展心肌病的精准诊治和管理;推动肿瘤心脏病学的早期筛查和诊治;建立规范心血管疾病的抗凝管理体系;曾赴美国Cleveland Clinic及瑞典Lund University研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在《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ESC Heart Failure》《European Heart Journal》《JACC: Cardio-oncoloy》等中英文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0篇。主编《规范化抗凝门诊实用手册》;《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副主编;参编书籍10部。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大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全国专家学组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大连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张艳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博士在读。致力于心力衰竭与肿瘤心脏病学的临床研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2021》,参与《规范化抗凝门诊实用手册》、《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等专著撰写,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中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